马可奥勒留《沉思录》,关于人生思考的哲学经典,值得反复阅读! – 图书角、图书、图书推荐、图书分类、热门图书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关于人生思考的哲学经典,值得反复阅读!

《沉思录》是中央编译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书籍,作者是罗马帝国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马可·奥勒留,译者是宿春礼和邢群麟。

该书总结了马可·奥勒留的智慧精华,以故事和理论相结合的形式阐述出来。该书栏目包括沉思录原文、沉思录的沉思、成长故事苑、指挥锦囊四个栏目。

中文名:沉思录
作者:马可·奥勒留[2]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类别:散文
页数:417页
定价:32元
外文名:Meditations
ISBN:9787802115743
创作年代:公元2世纪
语言:简体中文
装帧:平装
出版时间:2008年

目录

沉思录内容介绍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马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沉思录:中英双语·典藏本》既有中文的简练优雅,又有英文的古朴单纯,在中文阅读中满足读者对于英文版本的追求。英文部分采用的是最为经典的乔治?朗译本,优美流畅,纯正优雅,原汁原味,在不影响阅读的前提下,编辑部分保留了古英语的书写方式,在领略奥勒留深邃思想的同时,也能享受古英语阅读的美妙。

沉思录出版背景


马可·奥勒留在位的二十年是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时期,在他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他是在帝国疆域或行省的军营里度过。而《沉思录》的内容大部分就是他在这期间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利用辛劳中的片暇,写下与心灵的对话。同时,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是著名的“帝王哲学家”,他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等方面受过良好的教育。

沉思录编辑推荐


你不需要哲学基础就可以轻易读懂这本书,这部两千年前的智慧之书,至今仍不失光辉,对今人的思想及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温家宝总理和克林顿总统的枕边书,《沉思录》并不长,寥寥数语,勾起的都是深刻的人生感悟,文笔优美,表述简洁,随手翻翻就可以发现很多灵感。马可·奥勒留的写作并不针对某个民族、某个阶级、或是某种性别,而是直指内心,直指我们的精神和灵魂。读《沉思录:中英双语·典藏本》,你会在高雅思想和纯净心灵中得到慰藉,每个人都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

《沉思录:中英双语·典藏本》英文部分采用的是最为经典的乔治·朗译本,优美流畅,纯正优雅,原汁原味的纯正英语,再加上地道的英语翻译水平和表达方式,一定会使英语爱好者以及大学、中学生们有大快朵颐的阅读快感,极大地提高英语水平。

沉思录作者简介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公元121—180年)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奥勒留也许是西方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自青年时代起即三度出任执政官,并在40岁(161年)时成为拥有全权的皇帝。但是,他坚持同养兄维勒斯一道继承皇帝之位,形成罗马帝国的历史上第一次由两位具有同等地位和权力的皇帝共执朝政。他为帝国夙兴夜寐地勤勉工作,作为体恤民情的法律实践者,他颁布大量法令,作出诸多司法决定并从民法当中删除不合理的条款,作为统帅,他为平定兵患动乱而风尘仆仆征战四方,并最终死于军中。利用辛劳当中的片暇,他不断写下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从而著就了永悬后世的《沉思录》。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马可·奥勒留是一个悲怆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想要引退去过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那种愿望。但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机会始终没有来临。――罗素

公元177 年,马可·奥勒留,罗马帝国的皇帝,坐上了奔赴北方的战车。如果 121 年 4 月 26 日是他准确的生日的话,这一年他刚好五十六岁。但那时候人们通常只能活四十岁。

多年来他的帝国一直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甚至可以说兵荒马乱,加上军队的内讧,他的年轮几乎是在战车下转动的,他的身体也十分疲惫。尽管所到之处,人们都在高呼“皇帝万岁!”皇帝本人却深知来日不多,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还的预感徘徊在他心头。不过他早已作好随时放弃生命的充分准备。作为万万人之上的皇帝,通常是没有朋友的,但马可·奥勒留拥有许多知心的朋友。直到三天前他们还在一起谈论宇宙、神灵与人生的深奥哲理。罗马城外,风把旗帜吹得猎猎作响,他深情地与朋友一一握手,就像生离死别一样。他的情绪可能感染了朋友,他们请求他留下自己的箴言。这就是今天我们可以在书架上看到的《沉思录——一个罗马皇帝的哲学思考》。多亏他的朋友,不然我们也许就读不到这册智慧的书——它本来是写给自己看的。虽然那场战役最终取得了胜利,奥勒留却在胜利的喜讯中撤离人世。

马可·奥勒留从小就表现出探索万物本源的兴趣,十一岁时,他便有意身着古代希腊与罗马哲学家们常穿的简陋的长袍,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他少年的心智,得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教化。在《沉思录》的第一篇,他列举了一长串对他的人格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他们是他的祖父、父亲、母亲、家庭教师和一些哲学家。令人感兴趣的是,奥勒留所列举的自己得到的教益大多是否定性的。如,他的母亲教给他不要在心中产生报复的念头;他的家庭教师使他“学会了不在运动场上加入某一方——无论是蓝队还是绿队;也不要为格斗比赛的任何一方叫好——无论他们是执方盾还是圆盾”;拉斯提库斯告诫他“不要因为虚荣而撰写冥思玄想的文字,或慷慨陈词地谈论道德,不要故作热情洋溢”;阿波罗尼乌斯教导他“不要让心依赖于偶然机遇”。

沉思录媒体评论


《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和高贵。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 费迪曼《一生的读书计划》

马克•奥勒留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迁流、任何发现都不能改变的。

——〔法〕雷朗

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

—— 何怀宏

1992年,我问克林顿,除了《圣经》,哪本书对他影响最大。他略微沉思了一下,回答说:“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

——盖瑞•威尔斯(《纽约书评》第45卷第15号,1998年10月8日)

沉思录书摘插图


品质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

从我的祖父维勒斯,我学习到弘德和制怒。

从我父亲的名声及对他的追忆,我懂得了谦虚和果敢。

从我的母亲,我濡染了虔诚、仁爱和不仅戒除恶行,甚而戒除恶念的品质,以及远离奢侈的简朴生活方式。

从我的曾祖父那里,我懂得了不要时常出入公共学校,而是要在家里有好的教师;懂得了在这些事情上一个人要不吝钱财。

从我的老师那里,我明白了不要介入马戏中的任何一派,也不要陷入角斗戏中的党争;我从他也学会了忍受劳作、清心寡欲、事必躬亲,不干涉他人事务和不轻信流言诽谤。

从戴奥吉纳图斯,我学会了不使自己碌碌于琐事,不相信术士巫师之言,驱除鬼怪精灵和类似的东西;学会了不畏惧也不热衷于战斗;学会了让人说话;学会了亲近哲学。我先是巴克斯,然后是坦德西斯、马尔塞勒斯的一个倾听者,我年轻时学习写过对话,向往卧硬板床和衣粗毛皮,从他,我还学会了其他所有属于希腊学问的东西。

从阿珀洛尼厄斯,我懂得了意志的自由和目标的坚定不移;懂得了在任何时候都要依赖理性,而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懂得了在失子和久病的剧烈痛苦中镇定如常;从他,我也清楚地看到了一个既坚定又灵活,在教导人时毫不暴躁的活的榜样;看到了一个清醒地不以他解释各种哲学原则时的经验和艺术自傲的人;从他,我也学会了如何从值得尊敬的朋友那里得到好感而又丝毫不显得卑微,或者对他们置若罔闻。

从文法家亚历山大,我学会了避免挑剔,不去苛责那些表达上有粗俗、欠文理和生造等毛病的人们,而是灵巧地通过回答的方式、证实的方式、探讨事物本身而非词汇的方式,或者别的恰当启示,来引出那应当使用的正确表达。

从弗朗特,我学会了观察仅仅在一个暴君那里存在的嫉妒、伪善和口是心非,知道我们中间那些被称为上流人的人一般是相当缺乏仁慈之情的。

从柏拉图派学者亚历山大,我懂得了不必经常但也不是无需对人说话或写信,懂得了我没有闲暇;懂得了我们并不是总能以紧迫事务的借口来推卸对与自己一起生活的那些人的义务。

从克特勒斯,我懂得了当一个朋友抱怨,即使是无理地抱怨时也不能漠然置之,而是要试图使他恢复冷静;懂得了要随时准备以好言相劝,正像人们所说的多米蒂厄斯和雅特洛多图斯一样。从他,我也懂得了真诚地爱我的孩子。

Categories:

Tags:

One response

  1. 《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和高贵。马克•奥勒留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迁流、任何发现都不能改变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赣公网安备36010402000565号 赣ICP备2024045007号-1